老实说,我原以为我对《无畏契约》的赛事创新,已经见怪不怪了。但刚结束的第四届全国大赛,还是有点超出了我的预期。
决赛门票在开票后1分钟售罄。这个数据反映到7月11日到13日的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现场,就是一种几乎要溢出场馆的热情。几千个座位座无虚席,你甚至能看到不少人就站在过道里看比赛。每当比赛进行到关键时刻,那种混杂着助威和呐喊的巨大声浪,让人很难相信这只是一个大众赛事的现场。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在舞台中央进行比赛的,并非我们熟悉的职业选手,而是从天南海北的网吧、校园和直播平台里杀出来的队伍。现场的竞技水平相当高,现场的观赛氛围甚至不输职业赛事。
比赛最后,RA战队捧起了冠军奖杯。在我看来,玩家们的喝彩,除了是送给冠军队伍的之外,也是送给了“普通人也能靠实力站上这个舞台”这件事本身。
整场决赛下来,我最深的感触是,《无畏契约》似乎铁了心要在“全民”这条路上,走出点不一样的东西。它花了极大的功夫去搭建一个让普通玩家也能被看见、能向上走的舞台。在如今这个都想做高端、做顶级的大环境下,这份“向下扎根”的坚持,就显得格外耐人寻味了。
在聊具体赛事之前,我们不妨先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一下这一届“无畏契约全国大赛”。
《无畏契约》一直带有一种很强烈的潮流属性,而且它很清楚,怎么和当下的年轻人“玩到一起”。从“打瓦”的全网流行,到各种游戏“转瓦”的热潮,再到坚持与音乐、体育等圈层联动,以及接连落地上海、北京、成都、重庆、长沙,如今又来到青岛的线下派对——《无畏契约》一直在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创造真实的社交空间。这是它能和年轻人保持同频,没有被禁锢在“一款FPS游戏”单一标签的关键原因。
这些动作背后,是它对用户群体一种敏锐的洞察:《无畏契约》的用户,是一群极度年轻、渴望表达的群体。
搞懂了这一点,再来看这次的青岛全国大赛,你就会发现,它绝不是一场孤立的赛事活动。而是选择“走出去”,将整个城市,都变成一个巨大的、可供体验和表达的场景。
这种体验从玩家落地青岛就开始了。机场里“你的到来,才够瓦赛”的标语,和之前上海大师赛的“我知道你为何而来”一脉相承,与其说是广告,不如说是《无畏契约》送给玩家的一个心照不宣的暗号。它直接宣告:这座城市,已经进入了“瓦赛时间”。
当活动范围进入市区后,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在奥帆中心,一座数米高的K/O巨型雕塑成了绝对的地标,能看到不少年轻人专程来这里打卡。
到了晚上,浮山湾的楼宇天际线,则变成了循环播放着游戏主题元素的巨大灯光秀。这种感觉很奇妙,它让游戏、电竞元素,以一种非常宏大且公开的方式,侵入了现实的城市景观。
在青岛西海岸金沙滩,《无畏契约》把游戏内的热门皮肤,变成了现实中可以把玩的巨型水枪;把紧张的对决,变成了人人都能参与的“水枪激战”。整个沙滩被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有露天观赛区,也有夜市活动和各种小游戏。这种举办活动的思路,不是简单地把游戏元素复刻到线下,而是提供一个能让玩家展现个性的“理由”和“舞台”。
将赛事潮流化、生活化,是《无畏契约》全国大赛从第一届开始就在坚持并不断迭代的打法。它想做的,从不只是办一场让玩家满意的赛事。其更深层的目的,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玩、可以逛、可以拍照、可以社交的真实场景。当一个玩家把与K/O雕塑的打卡照发上朋友圈,或者在现场交到新朋友时,《无畏契约》就完成了从线上娱乐产品,到一种线下生活方式的渗透。当游戏内容与现实中的娱乐、生活方式深度融合时,这个IP与用户的距离也自然越来越近,也让“潮流文化”和“无畏契约”这两个词,产生了更强的绑定。
如果说与城市的联动是全国大赛的“广度”,那它的“深度”与分量,则来源于赛事自身。
不到两年时间,《无畏契约》全国大赛已经办到了第四届,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从第一届就在全国铺开的5万家网吧和近3000所高校的体系,到后来几届参赛人数和地域覆盖的量级跃升,除了数字的增长,更关键的是,它在飞速的增长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做一条真正的“零门槛直通职业化的梦想通路”。
这个通路的核心,是一套与顶级职业联赛(VCT CN)乃至国际赛事(VCT)环环相扣的升降级体系。简单来说,全国大赛中成绩出色队伍,在满足了一定的职业认证要求后,最终可以通过晋升赛获得职业联赛“临时席位”的资格。
此前三届全国大赛,已经走出了不少队伍和选手,甚至上演了真实的传奇故事。XLG战队从全国大赛到VCT CN联赛2025第一赛段冠军的“三级跳”,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也让本届大赛的故事性更强:有三进决赛的CCG、有拿到第三届全国大赛冠军却在2024年输掉职业晋级赛的RA、还有明星主播坐镇的5FW、HT、HP等队伍。这些不同背景的队伍能同台竞技,本身就是“全民”这个理念最直接的体现。
而这个能让各路人马同台竞技的舞台,则是通过网吧、高校、平台等五大赛道,将入口开在了所有年轻人触手可及的地方。可以说,《无畏契约》把年轻人聚集的地方,都变成了潜在的赛场。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把视野拉得更大一些。此前,国内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能展现出如此巨大电竞潜能的PC产品了。而这两年游戏市场的风向也在变,玩家对高品质内容的需求在回暖,PC端有了重新抬头的迹象。《无畏契约》的出现,恰好踩在了这个节点上,也因此被很多人看作是PC竞技市场的下一个重要变量。
当一个普通玩家的上升路径,可以清晰地从全国大赛开始,一步步通向VCT CN联赛,甚至最终能看到全球冠军赛的舞台时,这个完整的金字塔体系算是真正立住了。这一切的基石,是《无畏契约》庞大且活跃的用户生态,而全国大赛则是这个体系最初的进入门槛,它保证了顶尖人才的持续输送和整个生态的竞争活力,也让整个赛事体系因此变得更具开放性和吸引力。
而从每一届的赛事举办地也能看出来,从南京、杭州,到重庆、青岛,这份愿意主动“走出去”见玩家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在这次青岛的现场,除了赛事主场馆,还有一个地方始终人满为患——《无畏契约:源能行动》(以下简称《无畏契约手游》)体验区。即使顶着海边的烈日,想要尝鲜《无畏契约手游》的玩家队伍也排起了长龙。你会看到很多人拿到手机后,那种专注和兴奋的神情。
这个火爆的场景,让7月13日那场发布会的内容显得更有分量。会上,官方正式宣布——《无畏契约手游》全国大赛即将到来,虽然这已经在很多人的预料之中,但当你把它和另一个数字放在一起看时,依旧足够“震惊”。就在不久前,官方公布《无畏契约手游》的预约量,已经突破了4000万。
这背后,不只是PC端影响力的简单延伸。尽管PC市场在回暖,但它对设备和场景的要求,终究存在一定的门槛。而移动端的出现,则意味着一个更庞大、更具潜力的用户市场即将被打开。它几乎可以无缝覆盖那些因各种原因没能在PC上体验到《无畏契约》的玩家。这意味着,《无畏契约》这个IP的用户基本盘,将迎来一次巨量的增长。
并且,随之而来的“掌上瓦赛”这样更便捷的参与方式——全链路打通参赛体验——也让竞技的场景,从网吧和电脑桌前,延伸到了宿舍、街头和任何有网络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它为《无畏契约》IP的全民竞技生态,补上了最关键的一块拼图。一个“双轨并行”的模式清晰地浮现了出来:端游,以其深度和上限,承载职业竞技的梦想;手游,则以其便利和普及度,让大众参与的门槛变得无限低。
对玩家来说,这意味着整个IP的人才选拔和明星打造体系,门槛更低、也变得更加立体。一个有天赋的玩家,可以通过手游全国大赛崭露头角,也可以借这个平台成为这个新生态里第一批被大家所熟知的“大神”和“明星”。这条全新的通路,和端游的全国大赛一样,都在为整个IP生态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也为玩家创造了更多可供消费和讨论的内容场景。
这套“向下扎根、向外延伸”的思路,其实是一以贯之的。早在第一届全国大赛时,腾讯互动娱乐无畏契约电竞中心负责人的甘霖就曾为端游赛道的未来定下过基调:“会打通全国大赛和职业赛事体系的关联,为那些有志向,有天赋,想要参与到职业赛事的玩家提供一个好的路径,帮他们圆梦。”
而手游全国大赛的到来,则是在这个长期战略的基础上,提供了另一种更轻、更便捷的实现方式。它更注重大众用户的参赛体验,目标是让每一个人都能便捷地在端内、端外一键参赛,成为赛事的参与者甚至是创办者,从中获得最纯粹的快乐和成就感。这种“高天花板的职业通路”与“低门槛的大众参与”并行所发挥出的强大吸引力,才是《无畏契约》IP生态真正的厉害之处。
从更长远的视野看,当手游赛事这块拼图归位,《无畏契约》IP的全民竞技生态也变得更加完整。可以预见,未来地域化的下沉和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校园赛事的爆发,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毕竟,它吸引年轻人的,从来不只是赛事体验,而是一个融合了潮流、社交和娱乐的综合体验场。至此,一个以《无畏契约》IP为载体的、更庞大、更具活力的FPS竞技体系,也正在拉开帷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中国夫妇自驾游西班牙时房车被盗,包括妻子的救命药在内损失近50万,警方称寻回渺茫
CBA含金量提升!水货外援24+6+7闪耀NBA夏联 曾在广东首秀单场2分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诺基亚制造工艺!HMD 101 4G发布:149元 支持Deepseek
1599元起 WIKO Hi畅享 80 Pro发布:支持鸿蒙生态 首搭超耐摔昆仑玻璃